有人或許要問,一個地處大別山的農村中學,創造了中國教育史上高考30多年不敗的神話,有沒有什么秘訣呢?有很多媒體都曾作過探討,從諸多方面揭秘過黃岡神話。說實話,有些探討,雖曰全面,但失之偏頗。有些揭秘,雖曰深入,但失之準確。今天,我以一個親身經歷者的身份來對黃岡神話作一個探究,或許更為真實。雖然也可能因為“只緣身在此山中”而“不識廬山真面目”,但至少可以從一個側面真實地解讀黃岡神話的形成過程,闡明黃岡神話的真正內核。
“冰凍三尺,非一日之寒”,“百尺高臺,起于累土”。任何一個成功決不會一朝一夕,也決不會無緣無由。更何況風靡全國教育界長達30多年的黃岡神話呢?
黃岡神話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?
一、特殊的地理環境
黃岡中學位于大別山麓,揚子江畔,青云塔下,赤鼻磯前。黃岡中學校歌就唱出了黃岡中學特殊的地理環境。千年矗立的巍巍大別山,萬里奔騰的滔滔揚子江,傳播千載的東坡文化,傳承千年的黃州府的科考氛圍,經過千年浸潤,百代傳承,使黃岡學風淳樸,人杰地靈。“惟楚有才,鄂東為最”。鄂東子弟經過黃岡中學這所熔爐的鍛造,百煉成鋼。這樣的文化底蘊,這樣的求學氛圍,這樣的人才基地,不英才輩出,豈非咄咄怪事?
二、優秀的團隊精神
黃岡中學的教師注重合作,具有優秀的團隊精神。
先看集體備課。每個教研組每周一兩次集體備課,這是鐵定的制度。每次備課都有中心發言人,由中心發言人主講,其他人參與討論。從對教材的理解,到教法的制訂,再到重難點的確立、處理,都會經過充分的討論。學校有這樣的要求,不經過自備就不能參加集備,沒有參加集備就不能上講臺。你想,這樣集思廣益的課能沒有質量嗎?
再看合力攻堅。黃岡中學的學科競賽,以前并沒有實行主教練制,主教練負責制是本世紀的事。以前是采用課外活動小組的形式,每個學科由幾個人負責,每人主講一兩個專題。既分工,又合作。對某些問題,幾個老師一起商量、討論。這樣,發揮了集體智慧,彌補了某些缺陷,能確保訓練質量。既有廣度,又有深度,攻堅力度遠大于單兵作戰。因此,學校將一塊塊奧賽獎牌收入囊中就絕非偶然。
還有資源互享。在黃岡中學,老師與老師之間,在資料的使用上,根本不存在保密、封鎖問題。哪個老師有好點子馬上獻出來,有好資料立即拿出來,實行資源共享,結果自然是互利共贏。
三、可貴的自覺精神
黃岡中學的教師,除了優秀的團隊精神,還具有可貴的自覺精神。自覺到不需要分配任務,老師們知道什么時候該干什么事。無需強調,老師們會自覺到做好自己該做的事。在我們老師中流傳這樣的戲言:在黃岡中學,領導都外出了都沒關系,只要留一個打鐘的人在家就行了。這當然是一句玩笑話,領導們不可能同時外出。這只是說明老師們有主人翁精神,有很強的責任心。
四、到位的系統訓練
我們學校各科的訓練都十分到位。高一、高二、注重夯實基礎,培養能力,為高三沖刺做準備。高三訓練非常系統,十分扎實。每一個篇章、每一個考點的訓練都作了精心的安排。訓練量的大小,難度的高低,時間的多少,都作了周密的考慮??梢哉f,每向前推進一步,學生的能力就會上一個臺階。尤其是高三下學期,訓練更有針對性,更具科學性。每次模擬考試,都是按高考的標高來命題,按高考的要求來實施。這樣,到了高考時,就會水到渠成,瓜熟蒂落。
五、超強的猜題能力
外界紛紛傳言,黃岡中學的老師會猜題。你還真別說,我們學校的老師還真能猜上幾回呢。小猜小中就不說,就說兩次大的吧。一次是2007年,一位物理老師在考前幾天估計一個實驗可能要考,于是連夜組織學生做實驗,結果高考物理試卷上果然有這個實驗。更奇的是上世紀80年代,高考前的頭天晚上,一個語文老師突然想到,好幾年沒考文學常識,今年可能會考。于是,這位老師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組里的人。大家覺得有道理。于是,老師們連夜刻寫,連夜打印。第二天,我校學生進學校時,各班的語文老師守在門口,本班的每位考生發一張紙,讓他們在考前突擊背記。語文考罷,學生大叫刺激,因為試卷上有7分的文學常識題。你想,這多劃得來啊,現打現賣,而且是7分。須知,高考一分要壓成千上萬人。猜題與其說是感覺,還不如說是敏銳的預知能力。
六、刻苦的求學精神
應該說,黃岡中學的學生是非??炭嗟?,尤其是上世紀80年代、90年代的學生。給大家這樣幾個瞬間吧:排隊買飯時,隊伍中的很多同學從口袋里拿出英語單詞本讀記單詞;下晚自習后的路燈下,投射著學生捧著書本學習的身影,直到老師催促才消失;黃州的張姓女生,回家后有一道數學題弄不懂,抄起書本反身跑回學校,弄懂題目后才回家。這里應該說明一下,黃岡中學的學生絕不是讀死書、死讀書。相反,他們的書讀得很活,他們也有自己的休閑和娛樂。比如,上篇散文提到的全省理科第三名獲得者徐穎同學,我在查寢時就從他的枕頭底下發現了金庸的武俠小說。他們到大學后發展空間很大,很多學生在大學都是各方面的骨干。
他們的刻苦精神源自他們的夢想,源自家長的囑托和老師的期望,決不是社會上所傳言的那樣。社會上曾流傳著“一雙草鞋和一雙皮鞋”的說法,即黃岡中學在教室里掛一雙草鞋和一雙皮鞋,用兩雙鞋來教育學生,考上大學穿皮鞋,考不上大學穿草鞋。這純屬子虛烏有,無稽之談。
以上所寫只是“冰山一角”。試想,像黃岡中學這樣一個30年連創高考輝煌、續寫黃岡神話的學校,豈是一篇短文所能揭秘的?諸君若有興趣,不妨來黃岡中學走走,相信會不虛此行。
作者簡介
程然,網名云淡風輕,大學本科,黃岡中學語文高級教師。中華詩詞學會會員,湖北詩詞學會會員,黃岡市詩詞學會常務理事。榮獲湖北省第三屆“鷹臺杯”詩詞大賽、第三屆孟浩然田園詩賽、湖北省16屆中老年人才藝大賽優秀獎。印刷散文集《平凡人生》(一)(二),自傳《向幸福出發》,出版詩集《閑吟歲月》《流年拾韻》。
來源:荊楚作家網/程然的散文/黃岡神話